當前,中醫藥的傳播范圍已擴大至196個國家和地區,建成30個較高質量的中醫藥海外中心和56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;中醫藥納入多個政府間人文交流合作機制,打造了一批中醫藥國際文化傳播品牌……在近日舉辦的首屆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論壇上,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、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于文明介紹了中醫藥國際化的進展。
于文明同時提出,中醫藥的海外傳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積極應對,尋求突破。與會嘉賓提出,作為中醫藥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之一,中醫藥產業化發展有望在各方推動下提速。
政策支持中醫藥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
記者在會上獲悉,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113個世衛組織成員國認可針灸等中醫藥診療方式,29個成員國為中醫藥的規范使用制定了有關法律法規,還有20個成員國將針灸等中醫藥診療納入本國醫療保障體系。
中醫藥的國際化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。與會嘉賓指出,我國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,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把中醫藥工作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,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醫藥發展的重大舉措。
國家頒布實施中醫藥法,從法律層面保障中醫藥發展;國務院印發實施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,從國家戰略層面謀劃中醫藥事業中長期發展;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《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》,部署安排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……
“這一系列政策舉措的出臺,標志著中醫藥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,發展環境不斷優化,形成了部門協調、上下聯動、社會支持、齊抓共管的中醫藥振興發展良好氛圍。”于文明說。
于文明進一步介紹,近年來,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藥醫療、保健及文化的交流合作,積極推動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之中,使中醫藥成為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、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載體,充分發揮了中醫藥在衛生健康、經濟、科技、文化、生態等方面的多元價值,中醫藥的國際認可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。
以針灸為例,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劉保延表示,作為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,針灸已經率先走入國際,目前已經在193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。他介紹,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貫徹“以針帶醫、以針帶藥、以針載文”的理念,與世界衛生組織、上合組織等國際組織密切合作;在多個國家舉辦文化展覽、義診等活動;相關研究也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。通過國際合作、國際文化交流,促進針灸發展,推動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。
推動產業化發展尋求更大突破
于文明同時提出,也要清醒地認識到,中醫藥的海外傳播存在著中西方文化差異、中醫藥服務機構規模小且單一和缺乏足夠合法化路徑等問題,需要積極應對,尋求突破。
在與會嘉賓看來,各界聯動推動產業化發展,是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途徑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在發言中提出,中醫藥學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優秀代表,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之后,還會產生更多原創性成果。在他看來,中醫藥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文化上,還在于科技、產業等多個方面。
于文明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,要繼續深化全球衛生治理合作以及醫療、科研、教育、產業、文化等交流合作,鞏固拓展與有關國家政府間中醫藥合作,鼓勵和支持中醫藥機構和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開展“產學研用”國際交流與合作,促進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與技術國際推廣相結合,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采用市場化方式,與有合作潛力和意愿的國家共同建設一批高質量中醫藥中心、友好中醫醫院、中醫藥產業園,深化交流合作,推動傳統醫學發展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國醫大師、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王琦在發言中表示,當前,從醫療服務到教育服務,中醫藥正在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共建目標。“中醫藥下一步的發展,要解構現代中醫藥發展新勢能、新動能,走智慧中醫藥產業化道路。”
王琦進一步提出,要將中醫藥學與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互聯網相融合,服務人類健康,加速中醫藥融入國際體系,讓中醫藥成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,以國際視野促進中醫藥“走出去”,融入世界大格局。